繁體 | ENG || eClass

A- A A+

【明報專訊】很多學生在討論議題時,難以堅定訂立個人立場,尤其是面對「有多大程度同意」(to what extent)之類的題目時,不少人會以「部分同意」或「部分不同意」回應,仍未具體站邊。教師可避免以開放式問題提問,換上另一種方式,相信學生發揮的空間或會更大。

其中可參考的方法是分組辯論的命題方式。回想過往曾接觸的辯論題目,多會以「一面倒」的方式命題。最老生常談的莫過於「中學生不應談戀愛」、「小賭可以怡情」、「時勢造英雄」等題目,甫一開始便訂立堅定立場。當群眾接收此類題目信息時,個人立場、是非對錯,就很易表達出來。

不少報章素材也有這項特點。假如設題者可多參考文章觀點立場,再轉化命題,先讓題目站了邊,學生會較易表達個人立場。

以下例子取材自《明報通識版.博聞博客》。這個欄目頗有趣,由多名不同背景人士針對時事命題及回應。就以1月17日的內容為例,題目範疇是「網絡癱瘓對群眾的影響」。此題目不但與新高中通識課程暫定稿中的「單元四﹕全球化」課程大綱 (暫定稿頁11、32)有關,而且所有回應內容巧合地達至同一結論,歸納起來,就是現今「人際關係過分依賴網絡世界」,且是不健康的現象(詳見原文)。

這是「站了邊」的立論,設題者可加以利用,讓學生思考由全球化帶動的科技發展究竟是「祝福」多或是「詛咒」多?

當然,在價值觀判斷上,此素材也給大家提供了可貴的思考空間。如果我是第六人,也與專欄中的朋友有同感呢。

■新高中通識教育科(課程部分暫定稿)﹕www.emb.gov.hk/index.aspx?langno=2&nodeid=5149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