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 | ENG || eClass

A- A A+

【明報專訊】2003年以前,市民對「公共衛生」的概念相對比較模糊。不過自SARS一役後,大家對疾病的敏感度大大提高,同時對個人衛生、健康生活等範疇更為在意。

在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中,「公共衛生」屬六大單元之一,學生可名正言順地理解與公共衛生相關的課題。至於素材方面,翻開報紙俯拾皆是。例如《明報》中的「Get Healthy」專頁,每次也有文章涉及疾病種類、影響、治療、預防,且附有專業意見,只要加以剪裁,學生必得益良多。

回想SARS一役,除了知識上的認知,香港市民也學習了人際關係的一課。當中不少感人故事,例如謝婉雯醫生的生命軌,仍歷歷在目。這些事不但讓人了解疾病的侵奪力,也讓人更珍惜關懷眼前擁有的東西。

因此,當處理議題時,如果同時把可貴的價值教育附在其中,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經歷。只要稍加留意,「公共衛生」議題可以是滄海遺珠,始終不少經歷病患的朋友,除了專業支援,依賴的就是愛與勇氣。

右為以《明報》報道中「無糖妹妹」的故事為例說明。素材與新高中通識課程暫定稿中的「單元五:公共衛生」課程大綱(暫定稿頁12)有關,至於相關的剪裁與發揮,大家可加以參考。

一張簡單的時間表,也可以是一種生命與愛的流露。

■新高中通識教育科(課程部分暫定稿)﹕

www.emb.gov.hk/index.aspx?langno=2&nodeid=5149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