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 | ENG || eClass

A- A A+

通識專欄

【明報專訊】蒐集通識教學素材的時候,教師常思考資料該如何配合單元主題,進而整理出課堂的議題探究內容。當大家對各單元主題有一定了解後,有時也會想想:除了這單元外,這素材也可用作另一單元的討論呢。

新高中通識課程暫定稿也有提及跨單元議題探究的可行性,並附以例子說明。例子包括:「禽流感」、「神舟6號」、「北京主辦奧運」、「迪士尼:夢境成真嗎?」(暫定稿頁130至134)

就舉其中一例。根據暫定稿的舉隅,「禽流感」此議題就可跟「今日香港」、「全球化」及「公共衛生」拉上關係,作12課時的跨議題探究。

以下就利用「胡八點」的時事素材,說明怎樣配合「現代中國」課程大綱探討問題;除此以外,也嘗試將此素材配合「今日香港」單元討論。

順帶一提,不少人認為「現代中國」單元必全與祖國的政經發展有關。事實上,學生也會探討與「中華文化」有關的文化議題,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

參考資料﹕

新高中通識教育科(課程部分暫定稿):

www.emb.gov.hk/index.aspx?langno=2&nodeid=5149

文﹕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

 

【明報專訊】自公布通識科將成為必修必考的新科目後,教育界相關機構即時作出回應,整合出不少與通識科有關的資料。隨著「三三四」學制實施的日子愈來愈近,通識資源的質與量愈趨成熟與豐富,令普羅大眾,尤其是師生獲益不淺。

剪裁設計班本素材

該等素材特為通識而設,能夠直接使用,固然最好。不過基於時、地、人的差異,教師總要剪裁整合,設計出校本,甚至是班本的學習素材。

整合時,首先要釐定所選素材究竟與課題的哪些範疇、概念拉上關係,然後就要審視素材的可用度。

討論問題分三類

報章的通識素材,為了切合普羅大眾的需要,總會在深淺、繁簡之間選取平衡。教師可就素材原定的平衡點,作出調整。例如可把素材中附設的討論問題分類,簡單的分為「程度一」:直接提問具體事實;「程度二」:延伸、搜索新資料;「程度三」:整合概念、選取立場的開放式問題,進而設計學習內容。

附上一例,正正就是從《明報:中英通通識》取材,並配合新高中通識課程暫定稿中的「單元二:今日香港」課程大綱(暫定稿頁11),加以整理。

如有時間,也可翻開暫定稿的頁22至頁25,加以配合,會發現以下資料是一則非常合用的好素材。

■參考資料︰

新高中通識教育科(課程部分暫定稿)

www.emb.gov.hk/index.aspx?langno=2&nodeid=5149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

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

【明報專訊】不少人最初接觸通識科,自然會針對科目名稱作出理解。所謂「通識」,顧名思義,「通」字易被理解為「貫通」、「通曉」、「通徹首尾」等意思;而「識」字,則有「知道」、「知識」等含意。綜合所有,便會覺得「通識」是「什麼都要知道」、「明白周遭所有」。

要明白所有東西,當然沒有可能。事實上,通識原意斷然不是如此,其英文名稱「Liberal Studies」已提醒了這一點。另外,細讀課程文件後,大家體會更多。根據新高中的通識教育課程部分暫定稿(下簡稱暫定稿),此科的設計原則是「建基於學生在基礎教育應有的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和態度學習經歷……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」。(參見暫定稿頁7)

對於「學生已有知識」足夠與否,不在此討論。在思考課題、蒐集資料的過程中,根據課程文件對課題的解讀,方向會更清晰。附表引用了課程大綱(暫定稿頁11)為方向指標,蒐集資料,設計論題。如此多走一步,素材歸類的焦點必會更明確,免卻了單就素材主題簡單對號入座,造成討論流於空泛,難以聚焦。

其實素材的搜尋與歸類,教師與學生均能一起經歷。試翻開暫定稿頁17,想想附表資料最能配合哪一個議題討論,設計論題?(答案見圖)

參考資料︰

‧新高中通識教育科(課程部分暫定稿)

http://www.emb.gov.hk/index.aspx?langno=2&nodeid=5149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

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

【明報專訊】有人認為校園生活是社會的縮影。每天生活的小片段,也可以成為教導學生成長的好素材。不過,始終學校環境有空間及體驗上的限制,如果我們可以將校外的場景帶進學生的生活中,必可擴闊大家的視野。

為了解答大眾疑難,媒體多會設立讀者、觀眾信箱,並邀請有關專業人士主理,解決問題。對於這類資料,大家可多加注意,利用真實場景,針對議題討論。大家可先就事件發表意見,再參考專家見解,慎思明辨,提升個人臨場應變能力。

以下就《明報》逢星期四增值版〈職場診症室〉的專欄內容稍加整理。此專欄每星期都會提供一個與職場有關的真實個案,並由專家提供專業建議。大家可藉此動一動腦筋,回應真實個案。

步驟一 課題概念理解

這些個案與「自我與個人成長」有關,了解職場需求及臨場應變。

步驟二 設定問題,立時回應

針對個案設定問題,讓大家即時回應。

步驟三 專業意見,帶動反思

發表個人看法後,再參考專家意見與建議,反思自己所思所想。

有時候,也許我們所想的回應、解決方法,與專家的建議或會相近呢!

■此外,許Sir還提供兩個個案的專家建議(於剪報中節錄),詳情可瀏覽明報通識網:life.mingpao.com/elements04.htm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

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

【明報專訊】對研究教育學者及前線學校教師來說,「創意」一詞可謂教學「常客」。有時候,創意與胡扯只差一線,新點子是創意,無厘頭也是創意。對大家來說,要建構有建設的創意,確要心思。

部分教學素材正扮演了楷模角色,一些素材內容所見的創意,反映了作者的個人學識、時事觸覺與價值判斷。用心細想,不但可以讓大家跳出思維框框,也可想想何謂創意的表達。

近來有關「蘇丹紅」與「孔雀石綠」的話題屢見不鮮,不過在針對中國大陸食品安全問題之餘,也可利用創意,將問題引伸至另一個層面的思維空間。以下就用了數項素材,加以說明作者如何利用內地食品安全的議題,思考一些與內地食品安全無關的東西。

步驟一︰鎖定理解課題概念

這次就以「蘇丹紅」為核心名詞,先理解該時事議題,再蒐集有關資料。

步驟二︰課題概念延伸

思考作者如何借題發揮,延伸時事議題的討論空間。

步驟三︰多重解構討論

除延伸議題討論時事外,亦可參照作者的創意加以發揮,就另一時事議題作出延伸討論。

此外,許Sir還提供一些例子說明及借用〈鹹鴨蛋蒸多寶魚〉一文,設題思考。可瀏覽明報通識網︰life.mingpao.com/elements03.htm

文: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教師 許承恩

(網誌:hk.myblog.yahoo.com/yacobhui

【明報專訊】提及撰寫專題報告,很多人會把精力集中於「選題」、「研習方法」、「分析」、「時間控制」4個範疇。而為了順利完成報告,教師會規劃良好的學習進度時間表,學生也會參閱成功經驗,希望能夠撰寫出另一份「典範」式的專題研究。

可是,當思考預科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研究的學習經歷時,「獨立」一詞提供了大家思考的方向。「獨立」所帶來的缺點,就是學生難名正言順地以協作方式完成報告。不過正因如此,學生更能發揮自主角色,建構個人獨有的專題探究。

作為顧問老師,如果可以善用「獨立」特質,讓學生針對自己「獨有」的本能專長設題,可能比起鼓勵學生在茫茫學海中找尋探究主題,更為有效。

以下就以兩份性質近似的專題報告,分析其成功之處:把一己專長轉成微型學術研究。

畢業生:林漢強、黃穎珊

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老師- 許承恩、劉錦輝